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18986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B.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C.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D.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分析: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D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式教育与科举融为一体,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可以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科举制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清末新政•科举制的废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它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带有巫术色彩的歌舞活动。周朝开始由职业演员“优伶”替代巫师。汉代出现了“百戏”的繁荣局面。宋代适应市民口味的文化娱乐形式获得长足发展,戏曲步入了它的形成期。北宋灭亡后,宋杂剧南下北上一分为二。南下杂剧与南方地方音乐、民间戏融合而成我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正式戏曲形式——南戏。而在北方,以金院本和北方音乐为基础的一种戏曲形式也迅速成熟起来,这就是元杂剧,或称北曲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宾白、舞蹈、演奏、歌唱融为一体,开辟了我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到了明代,在吸收了元杂剧北曲基础上形成的新戏曲形式——传奇取代了杂剧在剧坛的主导地位。清康熙年间,由“南洪(洪昇)北孔(孔尚任)”创作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在亡国之际于爱情和国难之间寻觅历史的兴亡之感和人生之慨,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钩沉》

材料二

    钱玄同说,“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关闭不可”,“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

    傅斯年自言“对于社会上所谓旧戏、新戏,都是门外汉”,却声称“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现在流行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

    同样自称“门外汉”的同作人,断言中国旧戏该废的理由是“从世界戏曲发达上看来,不能不说中国戏的野蛮”和中国旧戏“有害于‘世道人心’”,“至于建设一面,也只有兴行欧洲式的新戏一法”。

——摘编自陈平原《触揽历史与进人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学者谈“旧戏”的社会背景并对其观点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黄庭坚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后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个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领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的运笔、结构等方面变更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庭坚书法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庭坚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文化所营造的封建社会环境时间较长,统治阶级对文化学术的高压禁锢政策,长期的传统文化中的保守趋向和科举选士等,都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说明

A.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B. 我国古代科技产生于百姓生活的实践中

C. 中国古代科技对中外均产生了经济效益

D.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查看答案

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艺术成就是

A. 南戏

B. 元杂剧

C. 昆曲

D. 京剧

 

查看答案

(题文)余秋雨说:“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 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 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C. 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