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7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

1877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这表明

A. 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

B. 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

C.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

D. 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 【解析】 据材料“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建忠认为外国先进的原因不在于工业制造,而是法律政治制度和重商政策,属于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学习西方律例制度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故C项错误;材料不再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 工农运动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D.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有学者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历史运动”指导思想是

A. 民主与科学    B. 改良与进化论    C. 马克思主义    D. 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中提到:“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心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智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的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瞿秋白在一段回忆中提到: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社会主义在中国文化界大行其道

B. 中国与俄国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

C. 中国产生的社会主义流派非常多

D. 国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较为模糊

 

查看答案

某学生以“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校,他可以查阅的是

A. 《日知录》

B. 《海国图志》

C. 《变法通议》

D. 《明夷待访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