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

A. 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B. 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

C. 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D. 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C 【解析】 试题此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材料可知,考试题目仍出于《四书》,但汪康年却用西学去解答并得到了主考官的肯定并想将其录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以往相比,这体现了科举取士标准的变化,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而题干时间为1889年,故A错误。因为考试题目出自于《四书·中庸》,故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和顺应了时代潮流,故B错误。又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开始,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宣扬中体西用”    B. 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 减少变法阻力    D. 回应民主革命思潮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此论主张的是

A. 共和

B. 民主

C. 帝制

D. 自由

 

查看答案

1918年,李大钊发表文章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历一番苦痛。……这新纪元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从当时情况看,李大钊所说的“这种潮流”是指

A. 新文化运动

B. 民族解放运动

C. 民主和科学

D. 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题文)严复在《天演论》中强调该书与“强国保种之事有关”。据此可知,严复意在

A. 揭露清政府腐朽统治

B. 激励变法图强的勇气

C. 颠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树立民主革命的信心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

A. 已经与儒家学说占主导的传统文化决裂

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 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