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晚清的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书的结尾却说,...

(题文)晚清的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A. 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    B. “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 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 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D 【解析】 题干梁廷柟对“师夷长技”的做法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傲慢,其实这是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内心写照。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即使被外国侵略者在战场上打败,也在内心里有着夷夏之防和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而这种夷夏之防恰恰是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之一。故选D。“师夷长技”是当时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故AC错误。华夷之间虽然在政治、文明、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并不代表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恰恰是这种差异,才使得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盲从。这反映了他主张

A. 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 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D. 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查看答案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 安全生产

B. 推翻清朝统治

C. 发展国力

D. 禁绝西方文化

 

查看答案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毛泽东这句话

A. 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

B. 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形式主义偏向

C. 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D. 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

 

查看答案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

A. 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B. 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

C. 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D. 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查看答案

(题文)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宣扬中体西用”    B. 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 减少变法阻力    D. 回应民主革命思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