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

 

D 【解析】 材料“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反映了邓小平结束文革错误,实行改革开放的功绩,改革开放政策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故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1978年,故D正确;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并未实行改革开放,故A错误;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但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故B错误;1966年文革发生,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题文)中共在某次大会报告中称“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一论断说明当时我国

A.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全建立

D. 完全融入进全球化浪潮

 

查看答案

“热战”和“冷战”,是组成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但是,“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1998年年末,克林顿曾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根据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说明美苏是如何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却“充满了火药味”的。为什么作者会认为“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

 

查看答案

(题文)有外国学者评价说: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段话指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罗斯福新政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马歇尔计划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 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

B.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 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D. 战后苏联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