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中共十五大上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题文)中共在某次大会报告中称“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一论断说明当时我国
A.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全建立
D. 完全融入进全球化浪潮
“热战”和“冷战”,是组成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但是,“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1998年年末,克林顿曾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根据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说明美苏是如何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却“充满了火药味”的。为什么作者会认为“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
(题文)有外国学者评价说:“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段话指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罗斯福新政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马歇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