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1979年,邓小平在广东提出在那里“划出一地方来,叫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后中央确定给予特区更多的主动权。据此,“特区”的“特”主要是指( )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B.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 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 D. 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圈”特殊在
A. 政治制度不同 B. 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不同
C. 它与中央关系不同 D. 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D.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题文)邓小平说:“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措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