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 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 )
①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 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包括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十一条:“在法律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条修正案针对的现实状况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C.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 D. 乡镇企业的发展
1978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天下就大定了。”材料说明中央将
A. 增加粮食的供应 B.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C. 变革土地所有制 D.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