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 制瓷业开始兴起    B.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 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清朝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B. 战国时期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

C. 宋朝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

D. 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克里斯蒂拍卖行曾高价拍出一件专为适应国外客户需要而烧制的中国古瓷器,上有梵文装饰图案及阿拉伯文字,据你推断,应是

A. 唐代的白瓷或青瓷

B. 宋代官窑中的产品

C. 明代烧制的青花瓷

D. 明清时的彩瓷或珐琅彩

 

查看答案

(题文)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A. 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 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 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 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

A.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 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

C. 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

D. 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