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在“公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在“公田”之外出现了“私田”,土地私有制产生,由此形成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以农耕土地为业的自耕农,更使得土地的身价倍增。正是基于人们对于土地价值的认识,导致中国古代社会激烈的土地兼并。广大的农民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只能从家族或家庭内部寻找生存的途径。于是使用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力求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唐代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方式彰显,小农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农闲之余,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小农经济经营的多样化,不仅使小农经济生存力加强,乡村市场得以兴起,

还使得国家政策不得不因农民贫富差距的加大而将赋役制度由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向按资产为宗的户税、地税转化。唐代南方草市的兴起即在于小农经济兼业化,乡村市场的发展,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还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小农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小农经济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小农经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因素: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广使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土地兼并的存在;自然灾害的冲击。 (2)变化:“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出现(或小农经济经营的多样化)。 影响:使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推动了乡村市场的发展;导致了国家政策的转变。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土地私有制产生”“古代社会激烈的土地兼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发展、土地制度确立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小农经济经营的多样化”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使小农经济生存力加强,乡村市场得以兴起”“国家政策不得不因农民贫富差距的加大而将赋役制度由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向按资产为宗的户税、地税转化”的信息归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易传》:“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A. 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B. 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 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查看答案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D.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查看答案

(题文)南朝后期梁、陈之际,南方大量士人河北方迁移。名士颜之推入北,深为北齐名流信重;文学家王褒、庾信与北周宇文宗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北方的农业发展    B. 阻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C. 有利于南北方重归一统    D. 改变了人口的南北分布不均

 

查看答案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查看答案

“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植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反映的耕作技术是

A. 耕耙技术

B. 代田法

C. 耕耙耱技术

D. 垄作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