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在《实行宪政谕》中说:“促行新治,而官绅或藉为网利...

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在《实行宪政谕》中说:“促行新治,而官绅或藉为网利之图;更改旧制,而权豪或祗为自便之计。……驯致怨积于下而朕不知,祸迫于前而朕不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导致清末立宪失败

B. 清末立宪削弱了皇帝权力

C. 清末立宪导致了官吏的腐败

D. 清末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

 

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朕不知”、“朕不觉”等信息表达了皇帝对清末立宪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浑然不知,故B项排除;“官吏的腐败”是材料信息的片面概括,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官绅或藉为网利”、“权豪或祗为自便”、“怨积于下”、“祸迫于前”,清末立宪引发了官绅豪强与底层人民的矛盾激化,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 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 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 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 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查看答案

(题文)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查看答案

梁启超先生曾说:“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

A. 实现宪政体制    B. 维护君主立宪制

C. 建立民主共和制    D. 渐进式变革制度

 

查看答案

以下言论属于郑观应的是

A.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B. 民间有能纠集公司,精心制造者,地方官……即应奏明国家,为之保护

C. 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兴民德

D.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查看答案

(题文)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 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 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 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 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