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此举根本目的是
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题文)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题文)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 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C.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 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 统治者的重视
C. 徽调与昆曲的融合 D. 民间艺人的努力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民间文化的发展
B. 统治者的提倡
C.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D. 画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