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A. 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 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C. 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日显突出 D. 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B.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D. 人们文化水平提升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题文)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 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 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 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段的运用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B.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D.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