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起源较早;类型多;影响广泛;没有升华为科学理论。 (2)变化:园林功能发生变化,为公众服务的公园出现;政府等成为推动近代园林转型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借鉴西方造园理论和管理方法。 原因: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东渐,人民生活观念变化;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 【解析】 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早在殷末周初……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起源较早、类型多、影响广泛、没有升华为科学理论等。 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信息“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得出:园林功能发生变化、近代园林转型和建设的力量发生变化、借鉴西方造园理论和管理方法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西学东渐、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有关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政治近代化的步伐

B. 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住处的交流

C.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D.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题文)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查看答案

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 火车

B. 电话

C. 电报

D. 电影

 

查看答案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

开端,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

A. 广东    B. 北京    C. 台湾    D. 江苏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 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 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