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冲及在《转折年代》中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材料表明
A. 中国获得了与美国平等的贸易地位
B. 美国以其经济优势获得隐性的贸易特权
C. 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影响依然存在
D. 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不利的逆差地位
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解体
B. 中西贸易发展
C. 经济结构变迁
D. 社会动荡加剧
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A. 历史解释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
B. 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C. 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 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
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A. 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 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 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 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清代的木兰秋狝(xian,秋天打猎),是在皇帝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木兰秋狝
A. 具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B.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 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D. 保持了北方民族的传统习俗
《清仁宗实录》卷十一载:咸丰初,晋商摊派捐输繁多,朝廷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
A. 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
B.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 抵抗西方列强侵略
D.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