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由于土地集中和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没有土地的农民。乾隆时期废除了户口编审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这些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 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导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C. 减缓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 限制了城镇工商业发展
湖北汉川县刘家隔镇“其始居民十数家,(明)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率成巨镇”。这说明明朝中后期刘家隔镇
A. 社会功能发生变化
B.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 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D.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徳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
A. 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
B. 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
C. 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
D. 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
下面是我国古代书籍记录的农作物品种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作物种类 | 品种数量(种) | 朝代 | 记载文献 |
粟 | 86 | 北朝 | 《齐民要术》 |
稻 | 46 | 北宋 | 《禾谱》 |
笋 | 98 | 北宋 | 《笋语》 |
荔枝 | 32 | 北宋 | 《荔枝谱》 |
柑橘 | 27 | 南宋 | 《桔录》 |
蔬菜 | 105 | 明朝 | 《本草纲目》 |
A. 农学成就居世界之首
B. 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
C. 农作物品种数量丰富
D. 饮食结构趋于单一化
商鞅变法制定了“赐税邑”制度,即从第九级爵位“五大夫”开始,高爵位者不能再分配实实在在的土地,只能享受土地换算成的相应赋税。这一制度有利于
A.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C.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防止土地过于集中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奇逊对于英国的态度很不满意。他在1月23日对国务院高级官员们说,他考虑美英两国在朝鲜问题上会不会距离太大。大家都认为他该与英国大使弗兰克斯谈谈。实际上,弗兰克斯本人在两天前就在给贝文的电报里讲道,杜鲁门当局正受到舆论和国会的强大压力,逼它宣布中国为侵略者。它本身既有同感,也无法阻止或推迟这一行动,因为它怕被指责为对共产党不够强硬。大使说如果联合国不把中国打成侵略者,美国公众就会对联合国失去信心,这样就将影响英国跟亚洲,特别是跟印度的关系。联合国大会在2月1日通过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成“侵略者”。第二天,艾奇逊向内阁报告大功告成。南斯拉夫总统对来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帕金斯说,就他对苏联人心理的了解,他不认为苏联会做出任何要被世界舆论指责为侵略者的事。
——摘编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问题引发国际局势紧张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反映的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