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松江(上海)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雇佣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不过当时,这两种手エ工场情况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洋务送动期间,在“求富”的旗号下,洋务派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民用エ业企业,部分解决了军事エ业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授资创办近代企业以及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也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在民族半独立的状态下,华商还大量附股于外国企业,据统计,“在整个19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积累在4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王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只在“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此新变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有1.5万家跨国公司,3.5万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万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达70万家。由此可知
A. 世界经济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
B.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 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B. 是欧洲各国共贏的一体化
C. 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D. 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布雷顿森林会议第一次以世界性的协定形式明确规定了国际货币制度的规则以及执行和维护其原则的手段。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
A.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B. 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C.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地位
D. 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有入认为,他是第一个看出旧有社会主义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并敢于带头向这一模式发起冲击的人,但他的改革没有改变积弊甚深的苏联现状,却使干部和群众怨声载道,最终导致他下台。“他”应该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1921年,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依靠理想,必须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通过一系列非凡的过渡办法”。列宁所说的“过渡方法”
A. 为国内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B. 使苏联迅速成为了工业强国
C. 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