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毛泽东看来,要实现农业的近代化(或现代化),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农业的分散性和个体性特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农民所有,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是没有政变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的个体生产的性质,生产力还是受到束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广泛地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开始成批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事实证明,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量,一般皆超过同样土地的单干户和一般互助组的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可是工业化的发展客观上又要求农业社会化要有相应的发展。随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向着更广、更高的阶段发展。
——摘编自成以明《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材料孟什维克恶毒地诅咒我们的余粮收集制,他们说苏维埃政权除了实行余粮收集制,给人民带来贫困和破坏,没有给人民任何东西,还说在局部和平使复以后,在国内战争结東以后要很快地恢复我国的工业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即使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恢复工业也需要好几年时间。余粮收集制在当时是非实行不可的,但现在必须把粮食政策改变一下,即把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这无疑将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农民能够更准确、更确切、更有把握地盘算一下,他们可以把他们自由支配的全部余粮拿去交换,哪怕是交换当地的手工业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苏维埃政权采取这种经济政策是必要的。
——摘自《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设想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毛泽东与列宁实施的农业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松江(上海)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雇佣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不过当时,这两种手エ工场情况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洋务送动期间,在“求富”的旗号下,洋务派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民用エ业企业,部分解决了军事エ业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授资创办近代企业以及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也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在民族半独立的状态下,华商还大量附股于外国企业,据统计,“在整个19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积累在4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王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只在“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此新变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有1.5万家跨国公司,3.5万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万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达70万家。由此可知
A. 世界经济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
B.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 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B. 是欧洲各国共贏的一体化
C. 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D. 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布雷顿森林会议第一次以世界性的协定形式明确规定了国际货币制度的规则以及执行和维护其原则的手段。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
A.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B. 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C.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地位
D. 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有入认为,他是第一个看出旧有社会主义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并敢于带头向这一模式发起冲击的人,但他的改革没有改变积弊甚深的苏联现状,却使干部和群众怨声载道,最终导致他下台。“他”应该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