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77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官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孝。年已十五岁...

1577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官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孝。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元辅不可或缺的襄助,决定以“夺情”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

A. 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旁落

B. 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

C. 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 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

 

C 【解析】 万历皇帝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说明专制皇权高度强化,可以打破丁忧制度,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故A错误;当时没有宰相,无法体现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故B错误;传统伦理为君主专制服务,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他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徵以秘书监参与朝政,称“参知政事”,也是宰相之职。唐太宗曾下优抚诏,特准李靖在家养病,只需两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还以李靖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预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以后,又以“同平章事”为宰相衔号。因仆射按例不加“同平章事”,故不能行使宰相的权力,被排挤出宰相之列。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摘编自刘晖春《宰相史话》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宰相制度变革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查看答案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查看答案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