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 避免了决策失误 B. 有利于权力制衡
C. 削弱了宰相职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
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
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启得以一人之虑也……启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材料表明唐太宗
A. 强调以法治国 B. 推崇民本思想 C. 主张民主治国 D. 强化君主专制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 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 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 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 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