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
B. 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C. 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D. 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进行鼓励,还对在华的外国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出身或授官。这一现象表明清政府旨在
A.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B.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 培养国家经济建设人才 D. 强化巩固科举制度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就先后创办了印局、帐局、票号等金融机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海上贸易,中国商业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资金流向
C. 闭关锁国国策限制国际交往 D. “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
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 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 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 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南宋时期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说明南宋时期
A. 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性经济体系
B. 朝贡贸易开始瓦解
C. 对外贸易与民众生活的联系增多
D.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