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力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 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 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A. 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B. 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
C. 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D. 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元至正年间执掌国子学的吴师道,在《国学策问》中说:“近世朱子《家礼》,号为适古今之宜,好礼之家或所遵用,然不免讪笑。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习之,殆于不可然。”材料说明元朝
A. 官方拒绝采用朱熹定制的民间礼仪 B. 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受到冲击
C. 统治者感受到汉文化威胁其统治 D. 礼制与朱熹的《家礼》互相冲突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A.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 B. 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
C. 八股取士制度的施行 D. 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