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20世纪30年代 美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20世纪30年代

美国胡佛政府出台了《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把3200多种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到60%。而其贸易伙伴国在法案出台前就已经闻风进行反制,打起了贸易战。

20世纪40年代

美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总协定成立以后,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增长。

20世纪70年代

美国通过贸易法,强调自由贸易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之上,并设置了301条款,目的是使美国有权裁定其贸易伙伴是否存在贸易壁垒,借此扫除美国的出口障碍。

20世纪90年代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拟定论题:考生能依据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论题得。若论题合适且包含明确观点可将观点分合并相加。 提出观点:能结合材料提出合适的观点,且观点明确,符合史实得。如观点分在论题中已经体现,则不再重复追加。 结合材料:考生能结合材料中的一个悖论进行分析说明。 运用史实:考生引用史实准确,选取运用恰当,能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论证逻辑:考生举例典型,分析准确,理由充分,能紧扣观点展开论述。 【示例】论题:美国根据经济形势与实力不断改变其贸易政策。 阐述:在美国已经完成工业化、对世界市场需求上升之际,胡佛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国则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此时,自由贸易显然对美国有利。于是,美国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随着欧亚的复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再加上美国白身经济遭遇困境,美国的白由贸易政策开始转向,把维护美国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由贸易变成贸易保护主义。 其他论题:世界贸易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法律化、制度化);贸易白由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 本体属于开放题型,首次依据材料表格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对于提取观点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中信息从“美国根据经济形势与实力不断改变其贸易政策”或者从“世界贸易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法律化、制度化)、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世界贸易的发展”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材料和所学从1929年经济危机时期到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政策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改革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浏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方面,美国大量印刷钞票,从以亚洲国家为首的地区购入大量消费品,致使中国、日本等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同时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继续印刷美元填补赤字。另一方面,美国发行大量的债券,中国、日本等国大量购买此类美元资产,从而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回美国。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被称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表明

A. 美元仍是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中心

B. 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基本保持稳定

C. 美国实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建

D.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了一股“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   )

A. 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B. 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

C. 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D. 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

 

查看答案

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改变了之前两任先王不问国事的惯例开始直接干预政治,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并且根据个人喜好在不停地更换政府首相,但是乔治三世又不得不接受一些他不喜欢的辉格党人到内阁中供职并为此而苦恼。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 议会的合法权力遭到了破坏

B. 王权重新凌驾于议会之上

C. 代议制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D. 政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查看答案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A.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C.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 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