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白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 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 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为此,尼克松
A. 推动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B. 进行访华并确定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C. 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分裂中国
D.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 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 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
D. 为港澳回归寻求国际支持
《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冷战后)传统的权力政治这个现实主义的根本理念正在逐渐淡化,过去以大国权力为基础的‘极’国际格局将不可避免地被不同性质、不同功能和不同类别的行为体共同作用的‘元’国际格局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冷战后
A. 全球和平发展是主题
B. 美苏国际地位下降
C. 国家力量的对抗减弱
D. 世界多极格局加强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
A.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
B. 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
C.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D. 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