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

《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滯,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

A. 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

B. 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C. 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

D. 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

 

D 【解析】 材料“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反映了担任军机处大臣需要敏锐严谨的条件,故D正确;内阁并没有军国大权,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对地方加强控制,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强化,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查看答案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 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查看答案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查看答案

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 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 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 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查看答案

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A. 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 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 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 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