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 产生: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

产生: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辫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两宋

发展: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书院制度的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分布多在南方。

明朝

繁荣: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调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

普及和流变: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上表为中国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示例一 专制主义的发展对书院发展的影响。唐宋以来,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政府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两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焚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教育中心。 例如: 论题1: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 论题2:书院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传播。 论题3:时代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题。 4: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的作用。 【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论题。根据材料“民间书院……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封建政府在推动书院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根据拟定的论题,结合所学,加以阐述,如:两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最后,对所论述内容加以简要总结。如:专制主义推动了书院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申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滯,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

A. 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

B. 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C. 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

D. 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

 

查看答案

(题文)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查看答案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 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查看答案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