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20 世纪末,在“旧秩序”向“新秩序”转换的过程中
A.地区冲突消失 B.“冷战”思维终结
C.多极格局诞生 D.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
A. 是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
B. 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
C. 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
D. 有利于应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对文中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C.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几点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晤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相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辜鸿铭。
材料一 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针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 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美双方对朝鲜战争结局产生不同认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