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代行省
A.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 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 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命
D. 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 禁锢了人们思想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 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 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 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 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 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 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 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