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表格反映了1918﹣1920年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许涤新、吴承明...

下列表格反映了1918﹣1920年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许涤新、吴承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745

 

 

A.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B. 印度纱比日本纱价廉物美

C. “五四”反帝运动的开展

D. 日本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C 【解析】 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和印度,与欧洲列强无关,故A项错误。印度纱比日本纱价廉物美不是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1918﹣1920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国内发生了五四运动,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从而使得印度纱的进口扩大,故C项正确。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当中,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于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通过,旨在挽救中国被日本侵略之后的经济困局。“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国家控制经济的典型表现    B. 为我国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C. 为“四大家族”的兴起埋下伏笔    D. 利用国家力量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查看答案

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A. 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 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查看答案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这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查看答案

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

A. 奴隶制集体耕作    B. 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

C.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 耕作技术不断改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