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解释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在解释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 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 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障

D. 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其大意识,列宁认为革命胜利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客观上)和成熟的无产阶级(主观上)两个条件,故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故C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而A、B、D三项都是对材料信息的曲解和误读,均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共产党宣言》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提出这样的理想反映了( )

A. 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强烈愿望

B. 人们不满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

C. 马克思已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领导人

D. 马克思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成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A.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B.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C.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D.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