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古代市场交流的商品,最初以各地土特产为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同时,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这种以农民家庭手工业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与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纳税和维持生计……不仅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在时间上无法截然分开,生产过程中延长劳动时间和投入的人力资源也可以不计成本。在个体小农经济中,这种作为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雷震《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简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材料二表格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项目 | 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工业总产值比重 | 100% | 0 |
表格二: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集体经济 | 国有经济 |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 非公有制经济 |
40% | 29% | 7% | 24% |
(2)表格二与表格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②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
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 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 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 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题文)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字号 | 主题 |
史料1 | 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 |
史料2 | 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 |
史料3 | 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 |
史料4 | 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 |
A.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B. 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
C.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列宁认为,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居民的合作化,俄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法建成,而没有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居民的合作化就难以完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言论的主旨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实施的必然性
B.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集体农庄是苏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
D. 新经济政策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署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标志,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此举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A. 建议政府开拓海外市场
B. 赞扬新政盘活美国经济
C. 呼吁美国应建立极权统治
D. 谴责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