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 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 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 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 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 老子
B. 董仲舒
C. 李贽
D. 梁启超
(题文)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 | 举措 |
汉高祖 |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
汉文帝 |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
汉武帝 |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
A. 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 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 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 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
A.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
C. 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
D. 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该主张
A. 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强烈要求
B. 体现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C. 导致了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
D. 是社会进步的重大障碍
(题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