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A.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C. 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 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
“他说,良知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A. 王阳明
B. 李贽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题文)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
A. 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B. B. 反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的思想
C. C. 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D. D.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 )
A.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 B. 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
C. 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 D. 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 南辕北辙
B. 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
D. 大异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