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和方针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
①暂停播摩擦消息、力争和平
②揭蒋阴谋、丢掉幻想,树立必胜信心
③打蒋到底,夺取胜利。对这一系列调整解释正确的是
A. ①使中共获得了舆论上的优势
B. ②始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③始于渡江战役
D. 共产党宣传策略和方针的调整决定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陈云在1938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描述道:“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一现象表明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
B.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
C.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D.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取得成效
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则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
A. 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D. 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
1896年汉阳铁厂由“官办”性质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任督办。为解决钢铁销路问题,盛宣怀上奏请求“嗣后凡有官办钢铁料件,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订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对此举解释最合理的是
A. 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
B.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 摆脱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
D. 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信心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明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人陆揖针对政府当局的“禁奢”政策,写文为奢侈辩护道“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而“奢则其民必易为生”,陆揖的理论
A.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
C. 代表了晚明社会的思想主流
D. 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