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二者的共通之处
A.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
C. 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D. 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题文)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
B. 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D.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 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B. 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D. 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和方针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
①暂停播摩擦消息、力争和平
②揭蒋阴谋、丢掉幻想,树立必胜信心
③打蒋到底,夺取胜利。对这一系列调整解释正确的是
A. ①使中共获得了舆论上的优势
B. ②始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③始于渡江战役
D. 共产党宣传策略和方针的调整决定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陈云在1938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描述道:“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一现象表明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
B.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
C.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D.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取得成效
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则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
A. 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D. 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