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决策类型 | 五年计(规)划 | 决策主体 | 决策方式 |
“一言堂”决策 | 二五、三五、四五 | 国家主要领导人 | 个人决策 |
内部集体决策 | 一五、五五、六五 | 政府内部 |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 |
咨询决策 | 七五、八五、九五 | 政府内部+外部精英 |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
集思广益决策 | 十五、十一五 | 政府+外部精英+公众 |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C. 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
D.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的必要性
C. 国共已经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八一宣言》直接引发西安事变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
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200多人
B. 1931年到1935年,日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
C. 1933年到1937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
D. 中国迫使美英在1943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题文)1873年6月29日,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觐见清同治帝,未行跪礼。但当时社会上流传外国使臣见中国皇帝时恐惧之余足不能动、口不能言、浑身发颤,连国书都无法卒读。这反映了中国
A. 外交礼仪近代化的艰难
B. 传统纲常伦理的崩坏
C. “天朝上国”威仪的稳固
D. 近代条约体系的确立
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