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 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做出的结论
B. 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 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国家资本企业和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1942年)
企业类别 | 国企% | 私企% | 企业类别 | 国企% | 私企% |
水电工业 | 89 | 11 | 化学饮食品工业 | 75 | 25 |
冶炼工业 | 90 | 10 | 纺织工业 | 23 | 77 |
机器制造业 | 73 | 27 | 服饰工业 | 8 | 92 |
电器制造业 | 89 | 11 | 文化工业 | 16 | 84 |
木材及建筑工业 | 4 | 96 | 杂项工业 | 6 | 94 |
由上表信息可知
A. 统制经济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战备
B. 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时期全面萎缩
C. 国民政府改善人民的生活以备抗战
D. 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 |
B |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
C | 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 |
D |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A. A
B. B
C. C
D. D
(题文)“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民族立场
B. 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C. 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D. 战争的性质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及时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
B. 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各地钱庄缺乏协调,各自为战
D. 没有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