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旋昂,誓与列强征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罗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在京城、直隶、天津、山东各地,八国联军开始斩杀中国官员。下图是1900年底英军在北京菜市口监斩清廷官员,分析此史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此举符合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B.此举是在执行《辛丑条约》的规定
C.此举说明八国联军曾在华实行直接统治
D.此举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或骨灰埋在别人的土地上,虽然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或骨灰掘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大祭司和皇帝共同治理国家 B. 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保护
C. 宗教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有学者认为,《独立宣言》颁布后的美国“不能算是一个独立国家。她既没有财权,又不能征税,更无法维持一支常备军,对新生的国家在许多方面都起着消极的作用。而资产阶级和一切有产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维护既定的秩序”。因此,当时的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必须改变现有的不合理体制
B. 必须增加税收保障政府运转
C. 必须建立常备军来保卫政府
D. 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 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B. 世界经济全球化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 第三世界的崛起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下列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A. 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B. 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
C. 玉帛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帛相将”
D. 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