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的是

A.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B.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C.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D.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C 【解析】 根据材料“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可知黄宗羲反对封建人治,倡导的是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C项“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大意为: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体现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C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故C项正确。A项大意为不学习六艺文章,不考证过去帝王的典章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顾炎武的主张,他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B项是李贽的主张,大意为圣人不比常人特别髙明多少,众人也不比圣人特别低能多少。他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D项是王夫之的主张,他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有具体的事物,即“器”,“道”(即事物的规律)则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器”就没有“道”。ABD三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不一致,故ABD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A.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A. 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 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 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查看答案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 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查看答案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 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 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 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 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查看答案

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 加强思想控制

B. 培养政治人才

C. 扩大儒学影响

D. 确立选官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