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 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匡社 | 苏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吴江 |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
岭南会馆 | 苏州 |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
讲学会 | 无锡 |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
A.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的是
A.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B.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C.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D.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A.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A. 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 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 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 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