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

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 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C 【解析】 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顾炎武强调学术研究的创新和独立思考,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故B项排除;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故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查看答案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的是

A.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B.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C.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D.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查看答案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A.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A. 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 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 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查看答案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 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