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有史学家在评论中英《南京条约》的某项内容时说,它“使得英货可以大量倾销,例如棉毛织品的输入量在战后二年内增加了五倍……两广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害无尽,人民生活愈益穷困”。上述评价针对的内容是
A. 中国向英国赔款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题文)读下表,下列相关的解读最正确的是中英贸易概况(单位:千两)
时间 | 中国对英输出额 | 英国对华输入额 |
1790~1794年 | 5844 | 5008 |
1800~1804年 | 7557 | 7716 |
1820~1824年 | 6525 | 9816 |
1830~1833年 | 7335 | 9950 |
A. 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 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处于入超地位
C. 中国的商品价格远高于英国商品价格
D. 19世纪英国迅速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鸦片战争前,黄爵滋上奏朝廷:“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易银。前此多有盈余,今则无不赔垫。”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生活成本
B. 白银外流导致出现银贵钱贱的局面
C. 各地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不断加重
D. 清政府的地方官员越来越腐朽无能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发酵的产物。我国汉唐的强盛,宋朝的富庶繁荣,无不是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外来文明的结果。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明,排斥西方文明,毫无疑问是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排斥中国传统文明,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摘编自《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在学习西方文明问题上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