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7月召开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上,美国要求出兵叙利亚,法德等国政府对此作出附议。假如类似的政府决策发生于一战前夕的时代,法德两国决策的程序是
A. 德:首相经议会同意执行;法:总统直接决策执行
B. 德:议会直接通过;法:议会直接通过执行
C. 德:皇帝直接决策;法:总统提出,议会同意后执行
D. 德:皇帝提出,议会同意后执行;法:总统直接决策执行
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A. 对市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
B. 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
C. 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
D. 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 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 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 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2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3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4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3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