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995年,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在以年增长率5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注册资金的增长速度超过80%,甚至在个别年份成几倍增长。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体制转型进程加快
B. 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
C. 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D. 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这
A. 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
B. 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
C. 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
D. 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 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 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
D. 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