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中指出:“全球化不是一...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中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一曲折与发展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编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全球化第二阶段最突出的体现。“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构建的历史及现实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输家与赢家

(2)上图体现出谁是全球化真正的赢家?有人认为“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同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问题三中国与世界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历史原因: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现实原因: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市场经济被各国普遍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全球共用一个规则。 (2)发达国家。 赞同观点一。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本、发达的科技(垄断世界金融、科技市场);凭借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所以“赢家永远是赢家”。 赞同观点二。理由: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发展中国家必须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才能争取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只要根据本国国情,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输家就可以变成赢家”。 (3)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解析】 第(1)问,“体现”,依据材料信息“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可知,经济全球化第二阶段最突出的体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是美国的“单极世界”模式,其“历史原因”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等角度分析。“现实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的地位、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等角度分析。 第(2)问,由图中信息可知,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真正的赢家。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如果赞同观点一,则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的优势、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角度分析原因。如果赞同观点二,则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以及要抓住机遇等角度分析原因。 第(3)问,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依据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的影响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则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角度分析。 第(4)问,“认识”,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各国的做法,以及世界和中国的关系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世界体系,它的形成与演变历程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从16世纪开始,首先成为依附性地区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部分地区和西非的一些地区,后来,这个行列不断地扩大。

——摘编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摘编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社会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查看答案

下图是载于《环球时报》的一幅漫画,题为《“自由贸易”》。该漫画意在

A. 质疑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B. 抨击美国经济技术的垄断性

C. 呼唤世界贸易体系的公平性

D. 揭示美国自由贸易的危害性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该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年份国家

1989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美国

167

157

159

153

175

欧盟

 

126

148

155

 

日本

111

119

135

141

112

中国

0

0

0

2

4

其他

47

48

41

14

10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B. 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C. 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 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

 

查看答案

(题文)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盟实行双轨制,各国货币仍在流通。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全部流通领域,欧元成员国货币停止使用。欧盟的这一举措

A. 使欧元成为西欧的单一货币

B. 使欧元成为世界的主导性货币

C. 为政治一体化提供强有力支持

D. 消除了各成员国间的经济矛盾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

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