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 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D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确立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责任内阁制,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是戊戌变法,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 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 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 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查看答案

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提出了民族主义

B. 提出了民权主义

C. 提出了民生主义

D. 提出了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 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 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 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查看答案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中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一曲折与发展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编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全球化第二阶段最突出的体现。“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构建的历史及现实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输家与赢家

(2)上图体现出谁是全球化真正的赢家?有人认为“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同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问题三中国与世界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世界体系,它的形成与演变历程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从16世纪开始,首先成为依附性地区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部分地区和西非的一些地区,后来,这个行列不断地扩大。

——摘编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摘编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社会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