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A. 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 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下表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最可能是
时间 | 1576 | 1586 | 1596 | 1602 |
估值 | 30万比索 | 50万比索 | 100万比索 | 200万比索 |
(注: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单位)
A. 玉米
B. 茶叶
C. 鸦片
D. 白银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 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
材料二 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都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
材料三 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四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
请回答:
(1)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2)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银行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一中所述的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此他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4)张居正为赋税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