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赫鲁晓夫改革的“两面性”表现为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A 【解析】 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对僵化的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的人物,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后人评价为“两面性”,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废除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是戈尔把前夫改革,故C和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的英国社会福利的变化

A. 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 改善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

C.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 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

A.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 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C. 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查看答案

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当时英国能够这样做的主要条件是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汽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