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

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 内朝权力上升

B. 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 决策权集中

D. 行政效率提高

 

C 【解析】 由汉武帝建立中朝,逐渐成为汉武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后三省六部制下的政事堂,到玄宗设中书门下负责决策,决策权由开始的分散到逐渐的集中。故C项正确;内朝又称为中朝,始于汉武帝时期,到东汉时以尚书台为首的中朝权力空前膨胀,至唐代已经不分内外朝。故A项错误;分权制约体制是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的体制,该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行政效率是行政机构运作的评价标准,并非是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

A.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 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查看答案

(题文)《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 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 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 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查看答案

清代嘉庆朝礼亲王昭梿曾说:“自明太祖后,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须于其司挂号后,始能达入九重,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宪皇帝(雍正帝)夙知其弊,乃命内外诸臣,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折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可见当时奏折制度的实施

A. 要求皇帝具备勤政意识    B. 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

C. 较好地理清了君相关系    D.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

 

查看答案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季道光十五年,英国轮船“查甸号”航抵我国,此为轮船出现于我国海面之始。外轮侵入,旧有帆船,相形见绌,运费不及其廉,航行不及其速,我国航运,已难竞存。复因鸦片战败,缔结《南京条约》,五口通商,航行无阻;继以《天津条约》《烟台条约》,增加口岸,嗣后玫《长江通商章程》;未几,再行追加条款,更制定《内河行轮章程》。外轮遂在我国内河,畅行无阻。各国视为利薮,竞辟航路,设立轮船公司。

—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1937年)

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意识到领水主权丧失所带来的危害,要求列强放弃在华领水特权已经成为民国政府废约运动的重要内容。随着废约运动的开展,收回领水主权的努力逐渐得到回报,当时一系列新条约的签订事实上就意味着中国领水主权逐渐得以恢复。新约的签订使中国领水主权无疑得到了尊重,尽管这还只是条约文本意义上的尊重,但毕竟从法律上解除了中国领水主权所受到的约束。对于这种法律程序上的主权恢复活动。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领水主权回归正常状态的重要步骤。当然,新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国领水主权的立即恢复。由于列强不愿意真正放弃原有特权,加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卖国,中国领水主权并没有得以完全恢复。新条约签订后,中国领水主权依然不是完整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国民党政权垮台。

—刘利民《民国时期中外新条约的签订与领水主权的部分恢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水主权丧失的原因及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为恢复内河航运权做了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