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这强调罗马法
A. 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 B. 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C. 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 D. 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
A. 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
B. 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
C. 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 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他认为在古希腊
A. 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 政治环境宽松自由
C. 公民政治遵循民主原则
D. 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A. 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 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C. 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
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的发言顺序存在一个基本定式,最先发言者一般是职位高、有权威的,然后是年龄较高、有威信的长者,最后才是一般百姓,且百姓发言很难得到多数人的响应。此定式
A. 能够保证国家决策的正确性
B. 说明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成熟
C. 导致平民参政热情受到影响
D. 体现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平等
消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
A. 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 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D. 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