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 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 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 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下表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中变化表
省份 | 1851年 | 1874年 |
安徽 | 约3760万 | 不足1460万 |
江苏 | 约4430万 | 不足2000万 |
浙江 | 约3000万 | 不足1100万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 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 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题文)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列强入侵的破坏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江南战乱的影响
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
B. 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
C. 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
D. 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